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荧光定量真菌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剖析

荧光定量真菌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剖析

发布时间: 2025-08-04  点击次数: 22次

  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荧光定量真菌毒素检测仪正逐渐崭露头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检测原理融合了先进的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为准确测定样本中的真菌毒素含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该检测仪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与样品中的真菌毒素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形成抗原 - 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犹如精准的 “分子识别",确保只有目标真菌毒素能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检测过程中,复合物在层析膜上受特定驱动力的作用而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原的检测线区域时,便会被捕获,进而产生可检测的荧光信号。而仪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能够精确检测荧光强度,通过内置的标准曲线,将检测到的荧光强度与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比对,从而准确计算出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

真菌毒素检测仪-ST-ZJ08主图1_01.jpg


  例如,在检测黄曲霉毒素 B1 时,带有荧光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 B1 抗体与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B1 特异性结合。在层析过程中,形成的复合物移动到检测线,检测线上固定的黄曲霉毒素 B1 抗原会捕获这些复合物,使检测线发出荧光。仪器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并依据内置标准曲线,就能快速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具体含量。这种检测原理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它能够精准识别并定量极微量的真菌毒素,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由于其操作相对简便,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操作,这也使得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普及性和实用性,广泛应用于粮食谷物、饲料、食用油、牛奶及其制品等多种样品的真菌毒素检测。